adminmpid

January 30, 2024

CLINICAL SKILL WORKSHOP

Dr Tham Hui Saan was conducting the Foundation of Palpation workshop in Malaysia and it had attracted practition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attend the workshop.
October 1, 2019

跟诊日记 |帕金森患者迈步向愈

文/凯欣 帕金森氏症就像氧气使自行车铁链生锈一样,随着时间慢慢地把病人体内操控着运动功能的重要零件腐蚀。 从发现此病至今没人懂它具体发病原因,也没有人晓得要如何治愈。 这是我对帕金森氏症的认知,直到我看见了帕金森氏症在一次针灸治疗后好转的奇迹。 这奇迹出现自谭惠珊老师的双手。 那一天,我看到了一位满脸笑容的病人以轻盈的脚步走入诊室。 这种情景在老师诊所并不稀奇。 但是,让我难忘的是这真切笑容出自于一位帕金森病人,而那天是她到诊所就诊的第二次。 她是一位40多岁的马来妇女。 初次见到她的时候,是在十天前的初诊。 当时她以如履薄冰般小的步伐缓慢谨慎地走进诊室。眼见这位妇女面容无精打采。 原来她5年前被西医诊断为帕金森氏症。 双腿日益僵硬,无法迈开步伐,只能以时而停滞的小碎步缓慢行走; 右足踩放油门力量控制不佳,驾车时多一份担心害怕; 双手静止性抖颤并愈加紧绷,活动、持物不灵活,导致生活非常不方便。 另外,她自觉舌头变厚。一旦紧张,这全部的症状都随着更加彰显出来。 她开始不愿外出,也不喜与人交际。 这样日积月累,整个人都变得郁郁寡欢,情绪容易烦躁,已经影响她生活的自主能力。 老师针对她的足太阳经筋进行针刺治疗,接着在太溪、涌泉穴调引经气。之后,调整双足让各部恢复协调。每个步骤进行得举重若轻,每个穴位,每个动作间,都包含了非常深厚的功力。最后,老师开方,中有桔梗、枳壳、玄参、桃仁、连翘。 治疗完成后,我观察她的行动即刻没有之前笨拙僵硬的感觉了! 第二次看诊时,她兴奋地告诉我们, 她已经可以迈开步伐、平稳地行走,她甚至已经恢复自信,去学习尊巴舞蹈。 她可以跟得上这节奏轻快、动作紧凑的舞蹈,可见肢体已能多么灵活自如地活动了! 因可以灵活控制右足活动,驾车时也信心大增。 除此之外,谈吐变得清晰顺畅,也愿意多与人交谈了。 “紧张”这个情绪再也不成为她生活中的困扰。 […]
October 1, 2019

师带徒 | 真传不只一页纸,悟性是一种思维模式

有人认为,抓住重点,是摒除枝叶; 事实是,抓住重点,是包括枝叶。 1.悟性是一种思维方式 人们以为,悟性是天生的。 我说,悟性,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能被培训出来的。 当人们觉得你在某些方面很出色时,都会冠以“天赋异禀”这些说辞。言下之意,似乎这一切都是上天赋予的,是天生的。 每当听到别人这样“称赞”时,我都会回之一笑。我很清楚,这“悟性”、“天赋”是自己造就,培养的。知道培养“悟性”,“天赋”的方法、路径,复制就不是难事。 为了证明悟性、天赋是可以培养的,我带了一批徒弟,很短的时间已见成效,扬名一方。这些都是自古流传的智慧、方法,今人懂的已经不多。 2.师带徒是一对一的个体化教学 师带徒是什么?师带徒,是一对一的精品教学,因才施教,因人而异,各个不同。如果课堂上课是一对许多的大众化教学;师带徒则一对一的个体化教学。 师带徒,重要的是引领方向。盲目的努力,不会带来叠加收益。努力方向错误、事项错误、步骤错误,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师,需要10000小时。按计算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1周5天。那么成为大师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般就会有人说了,我很努力啊!我努力坚持不懈,看病10年啦,结果也没感觉自己变成大师啊!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需要努力做什么?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努力的事项是什么? 3.真传不只一页纸 崇尚速食文化的今天,短时间内掌握深奥的技术,似乎是被推崇的。如何付出最少得到最多,成了追求的目标。但,恰恰是抄捷径的做法,往往是绕了最远的路。欲速则不达,为什么? 自诩聪明的人,总是喜欢捉住“最核心”的东西。捉重点,枝枝叶叶摒除,只需要重点。似乎,掌握重点就能完成,一通百通。所谓,假传一本书,真传一页纸。大家对这句话有个误解。误以为,真传只有一句话。 打个比方,我们人类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心脏,或是大脑。现在,心脏最重要,我们只要心脏,其他全部不需要,扔掉;或说大脑最重要,我们只要大脑,其他部分都不需要。请问,人还能是人吗?还能发挥人的功能和作用吗?显然,不能。 我们都知道,人体每个部分,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不同部位发挥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说虽然大脑最重要,但是我们需要手完成捉握,需要足完成行走,需要胃肠完成消化吸收,需要肺完成呼吸。 有人以为,捉住重点,是摒除枝叶;事实是,捉住重点,是包括枝叶。重点,是提纲挈领,这四字的原文是“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纲是渔网的总绳,撒渔网要抓住总绳才撒得开;领是衣领,鉴定裘服要提起衣领才看清整件衣裳。领着总绳,下面带着整张渔网,提起衣领,下面带着衣裳。捉住重点,是提纲挈领,包含了完整的、所有的内容。 一页纸的内容,需要一本书的篇幅来诠释。 这往往是自诩聪明的人落得一事无成的主要原因。 悟性、天赋,是一种思维模式。 当头棒喝,就是在对的时机,一棒点醒,一点而悟。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有不同的棱棱角角,当头棒喝,就是为了打破原有思维里的棱角。一旦突破,我们称之为“悟”。 明师,教你的不仅是一招一式,而是思维模式。一旦掌握思维模式,就像有了导航一样。 读研时,丁元庆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我的思维,让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定下心来。 就一个简单的故事,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October 1, 2019

谭惠珊 | 中医的“神医”情结

在建筑业里,古建修葺行为在破坏文化和保护文化的辩论里摇荡。修葺是什么?是指修理建筑物,使它如新。 古建筑应不应该修葺?当然应该修葺,不修葺会被时间与风化侵蚀而消失。如果古建筑都消失了,文化的传承必然留有巨大遗憾。传承延续,见证历史。 同样,中医的修葺,是为了延续。与建筑物不同,医学技术的传承,是如何让现代人理解、掌握与受惠。 我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这是许多曾经辉煌但已没落的行业心声。曾经的柯达(Kodak)、诺基亚(Nokia)都是见证。 修葺是必要,如何修葺是关键。原则是技术与意识。如何保留原风味文化、内容内涵的意识,及如何做到这些的技术,都需要严格的论证和标准。 数周前与卫生部的官员谈话,监管机构关心的不是派系之争(中西之争),他们着眼的是医药的公众安全、大众利益。你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1.修道一定能让自己变成“神医”? 中医界流行修炼,炼丹符咒,甚至法术,想通过修炼这些让自己变得医术高明。 这些年我也接触一些修道人,甚至有通灵能力的人。有时候他们也给别人治病,称为能量疗法、灵气疗法,操作像气功一样,就把手搭放在躯体上一定的时间,以传递能量的方法治病。 几年前,为了清楚了解这种疗法能达到的效果,及它的机制途径,我参与了他们的课程。在治疗过程中,我利用触诊优势,探测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变化。 只是把手放在那里会有变化吗?有。 每个人的能量(气)大小不一,能改变的程度也不一样,但对于质变的病能作出的治疗是有局限的。如果只是单纯地用能量的传递,而没有解决病源,疗效不能持久。 这就需要掌握很多的医学知识,对疾病发展的认识,对人体康复机制的认识。到头来,就需要回到人体医学上来。 常见这些有特殊能力的人士,能够告知你的身体那里有问题,单纯的感知能力探知的,能感觉到哪个部位不通,或者能感受到你身体的不适。 但是,他没法给你治愈,因为治疗需要对人体生物的规律机制了解,对症状、反应产生的原理认识,才能治疗。 2. 修道指哪些事? 修道,就是炼丹符咒,法术吗?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这是一种选择,但我并不倡导,因为它有弊端。 什么弊端呢?着眼于异象,追求异象,最容易走火入魔,意思是什么?就是患上精神病,产生幻听、幻觉、幻视。 我个人并不赞成医学领域里面,推崇这类活动。   我没修什么特殊的功法,修的只是修心养性,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专注力,才是医术提升的关键。 中华文化重视个人素养,良好的德行与心理素质,是每个专业必须的要求。所以每项专业,都有Professional Ethics and […]
October 1, 2019

病案剖析 | “治神”的陷阱

近来中医界关注培养感知力,往往会出现很多异象。 “感知能力增强以后,看到很多现象,如何不被这些现象迷惑?” 最怕有人因此变得神经兮兮… … ” 如何理解及诠释这些表现状态? ” 这必须进一步分析及归纳,才能对我们的临床有指导性的帮助。 最近根据学生自述的经历—>我有病 | 心灵深处被撬动的那一刹那 讲了个针法调神的小课。 在上面这个文案里,当我检查他的时候发现他身体充满了胶着的状态,也就是有种黏糊糊的抵抗感。 这种状态只有在脑科病患身上见到,这种状态长此以往,很大机率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脑科疾病。 纵使人看着挺正常,能吃能喝能睡能工作,但是他的气机已经处于郁滞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种全身分布的痰郁,不一定会表现在舌苔上,临床上许多不会体现出厚腻苔。 他一向表现都很优秀,但追求完美的个性对自己的过失或小错误往往自责太过。 我们常常遇到对不适已经习以为常的人,因为多年的持续状态,让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在问诊时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问诊仰赖患者的自我观察及表达能力) 黄帝内经里有几处说到神就是气血,正气。 《灵枢·小针解》: 神者, 正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 :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八正神明论》: […]
June 25, 2019

Guest Speaker in Univers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

Dr. Tham Hui Saan delivered a highly anticipated speech at University of Zurich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MPID through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ysphasia in Stroke”. Swiss […]
April 14, 2019

中西对碰 | 千里寻中医(一个西医的故事)

文/李敏医生 6年前始因夜间频繁咳嗽,咳白粘痰,每晚3-5次到20余次不等,加上前列腺增生,夜尿频繁3-5次/晚,每晚睡眠时间只有3-4个小时,常常凌晨1点醒来以后就没法继续入睡。中间间断吃过一些灵芝,睡眠稍有改善,停药后很容易就反复。 2年前从开始的运动后胸闷、憋气,伴口唇苍白、额头出汗,有濒死感,每次持续10~20分钟,可自行缓解,20余天发作一次,渐加重变为安静状态下每日发作2次入院。无创检查整个查下来:多发陈旧性脑梗;颈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退行性病变;前列腺增生;动脉粥样硬化;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顺应性减退;肝左叶小囊肿……这个年龄段老年人有的问题基本不落。幸而肺部CT是没事的,而最主要的症状胸闷、憋气,因为父亲是高度过敏体质(壮年期有过多种药物过敏性休克抢救史),家人以及医生都不主张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是西医拟诊冠心病?给予调节血脂、软化血管一类的中西药治疗近一个月后,出现药物性肾损伤,胸闷、憋气症状较前缓解出院。平日靠发作前吃丹参滴丸来缓解,平均每周需服用一次,持续至今。主治医师说西医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万一出现心梗,到时候看病情决定要不要做支架。  在我的知识范围内已经别无他法了。   出院后听旁人说艾灸对身体好,于是让父亲开始自行艾灸,从最开始的每日灸,三个月后改为隔日灸,再三个月后改为每5天灸一次,持续至今,但貌似也没什么效果。 病人年纪这么大了,病程又长,疗效会好吗?但是知道老人家身体不舒服,而我又恰好认识谭惠珊医生,一个针法卓越的中医师。如若不试一试,实在内心过不去。谭医师能不能治好他的症状,我实在也是心里没底。 父亲:“实在不行就当我们一家到马来西亚玩了一趟吧,我是这么想的。”好吧,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而因为病情的影响,父亲变得懒言、少动,情绪悲观低落,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以上这段对话发生在从深圳到马来西亚的航班上,我们一行4人(我、我已经70多岁的父母、我尚不足4个月的娃娃)一起飞往马来西亚,准备接受谭惠珊医生的治疗。 坦白说,我和谭医生在我们这次去马来西亚治疗之前只有一课之缘,我本人是个西学中的小白,因机缘参加刘伟教授的头针班而有幸与她相识。她是个手下感觉很敏锐,针法技术很好的医师。因为课后总是有很多老师会找她针灸,这就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一般印象中好的中医医生会比较自傲,与人有距离感,可是她完全没有,她与人交谈都是笑笑的,很亲切随和,光跟她说说话就让人感觉很舒服。在课堂实操的时候因为我正好坐在她的身边,是她帮我针灸的,甚至,她鼓励我这个针灸小白在她头上试针(事实上我体质很差,手下功夫没有,一针下去搞得她本人很不舒服,她也只是过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头上这针你扎上去觉得头好凉,然后就把针拔下来了,让我很是内疚)。 第二天,在吃早餐时候她主动找到我,说要继续帮我针灸,按照她本人的说法,她帮人治疗必须治疗到位,否则她不习惯。这简直颠覆了我对中医医生的认知,之前也认识一些医生,中医尤其是好中医,在国内都是被人追着跑的,矜持、娇贵,主动帮你治疗,想都不敢想。在她的治疗下,我顺利地度过了孕期,并产下了女儿。这次之所以带上小家伙,也是想让她看看这个好心帮助过我们的姨姨。 一路舟车劳顿,辛苦自然不表。 第一天去治疗的时候,酒店离谭医生的诊所大概一百米左右,我和母亲刻意以正常偏慢速度行走,父亲跟不上,期间停下等了他两次。路上他不怎么说话,微喘着气,慢慢的走。回头等他的时候内心觉得涩涩。我因为工作原因长年不能回家,而我的父亲,就这么变老了,在我没在家陪他的日子里。第一天治疗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比惨,你扎了多少针,我扎了多少针,我扎的手,哇,整个麻下去,我扎的腿,还上了电针,哇,现在感觉还在跳跳的痛。现在想来他已经开始说话比原来多了,只是我们当时并没有醒悟他的改变。 第二天去治疗时在我们刻意放缓步行速度的情况下,父亲已经能够勉强跟上我们的步伐,稍吃力。睡眠情况也在逐渐好转。 第三天去治疗时在我们刻意放缓步行速度的情况下,父亲能跟上我们的步伐,不吃力。 第四天,父亲可以和我们一起以正常速度走到诊所,睡眠时间也达到每天8小时左右,他的病情以明显可见的速度缓解! 我和母亲都很开心,这下不用我再说,父亲自己再也不说只是到马拉西亚玩玩的事了。与此同时,父亲多出一项癖好,每晚回来一定要把自己的陈年旧疾努力回想,翻出来一个,然后第二天汇报给谭医生,期望她能治愈它们。 治疗第七天的时候,父亲明显有向“话痨”转变的趋势,他仿佛想把这几年生病落下的话补齐似的,得得得,得得得……按照谭医生的说法,他之前胸闷、憋气厉害,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他说话不费劲了,轻松了,所以说的多了。 当天晚餐后,父亲甚至兴致高昂地说:“我胸闷完全好了,我觉得跑步都不成问题,我想下去看能不能跑几圈。”颇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感觉,我和母亲惊讶于他的身体状态,但同时坚决地制止了他这个有点疯狂的想法,你能想象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在路上奔跑吗? 治疗第八天,父亲和母亲两个人治疗结束后结伴出去逛了一下午的街,整整5-6小时。在天气炎热的马来西亚,回来也没有任何不适。 时间总是太匆匆,转眼间2周时间过去了,我们结束治疗归国。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通过谭医生的治疗,我父亲完全没有再出现胸闷、憋气的情况。丹参滴丸再也没有服用过,睡眠时间稳定在每晚6-8小时,咳嗽减为晨起的3-5声轻咳,咳少许白粘痰。 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中医针灸能带给你多大的震撼和惊喜。我们只是给了谭医生短短10天的治疗时间,她却仅仅只是用针灸便治愈了我父亲经年的毛病,让我的父亲以全新的身体、精神状态继续他的老年生活。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谭医生。  
December 31, 2018

不吐不快 | 中医小白的困境

文/葹纭 我是毕业于澳洲的中医师。我曾认为这个学历会给我带来光明的前途。 万没有想到,不足一年,艰难的行医过程及微薄的待遇,让我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 在这关键的时候,遇上了恩师——谭惠珊老师,把我这迷途羔羊引向了正路,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还记得那年,我开始拥有了独立看诊的机会。殊不知那是个恶梦的开始……当看的病患数量越多,我发现根据课堂上所学的那一套,根本没有能力去判断病人的病情与预后。往往只能被病人的反馈信息牵着鼻子走。西方的教育,被灌输的针灸知识都是以安全为主要的考量点。我治疗以轻柔为主,不行针以减少病人不适感。当给予病人的治疗, 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时,狠狠地打击了我的信心! 面对难题,感到彷徨无助,尝试上网查阅、看书、询问前辈老师,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这招不行换另一招,重复进行的试错模式,让我感到恐惧及罪恶。因为自己医不好,请教别人后,疗效也没差太远。我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开始怀疑中医。 焦虑的情绪煎熬我的内心,夜夜误诊的噩梦让我恐惧,不想上班。因为我看不见它的未来,也萌生起改行的念头。 所幸的是,就在十六个月前 ,当我决定以一年合约期限来决定我在中医的去留的时候,我遇上了千金难逢的机会。我被告知恩师想开班授徒。虽然我和老师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当下的我,竟然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我其实并不认识老师,我也只是偶然通过病人的口中,知道老师的医术多么的精湛。而且,当时我对于拜师的概念,也只是局限于学习一门手艺和医术而已。 我以为,拜师,是学一门技术而已。但我错了!老师短短十六个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以前认为不可能治愈的疾病,老师让我亲眼看见、亲身体会,中医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对中医充满希望!老师让我放下了派别及方法的局限,不再是这套方法或这套理论这种学习模式。在指导和培养下,我的诊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临床上的四诊检查,授予了我能具体地理解中医里看起来玄乎的内容。老师命名为微观诊断。 这种具体的培养方式,让我在很短时间,就能判断病人的病位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我的医术有了显著进步,因信任而明显增加的病人量,以及奇迹般的疗效也引起了周遭西医的信任及对中医改观!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一家医科大学的领导,在她同事的推荐下来看诊治疗她的手腕痛,持续一周的肿痛致使她无法屈伸手腕关节。 她是个西医,自服止痛消炎依然无法消除疼痛。她虽不相信中医,但在同事推荐下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过来。我在检查以后,对发病部位,结合病源做出治疗。并告知她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问题。一次治疗,她的疼痛彻底消失了!她对我的判断感到惊讶! 而且从那以后,她对医科大学中医系里的计划和申请,在审批过程中表达了高度的支持。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我小小的一个治疗行为,改变了中医系在一家医科大学的处境!这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成果。 以前的我心浮气躁,好胜要强;犹豫不决,做事鲁莽。是老师一次一次的机会教育、言行身教,让我变得踏实、脱胎换骨。是老师让我沉淀下来,面对自己真实的缺点。耐心、毅力、责任心、自信心,我更喜欢现在开朗正面的自己! 感谢老师的出现!使我的人生出现美好的蜕变。
December 24, 2018

跟诊日记 | 经气引流治偏头痛

文/俐萍 19岁那年决定学中医,但身边没有人了解中医。 这个决定遭到了整个家族、亲戚长辈们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是没有前景的职业,“路有冻死骨”是他们想象的画面…..但我一意孤行地踏上了这条路。 毕业后上班接触临床及前辈,与想象有巨大落差的疗效,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害怕应验家族的谶言。正在彷徨之际,我参加一个讲座,遇到了扭转人生的恩师,谭惠珊老师。 在讲座中我的顽固的偏头痛发作了,抹了精油未见缓解。趁着中场休息时间,我赶紧走过去请谭老师给我看一看。当时谭老师随即搭在我上腹部,问我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吧?我心里充满惊讶,怎么才搭上就知道了呢! 接着,她刚把我的手提起来的瞬间,我的头痛就消失了!当时我真觉得难以置信!一度怀疑是自己心理作用吗?怎么五秒不到就痛消了?!由于场合不便,现场只做了简单的治疗。 我被告知根本因素还没解除,头痛会再复发的。当时的我完全不明白,为何短短五分钟就可以令疼痛消失? 后来跟师学习,才知道当时老师把我手一抬起的那一瞬间,已经在调气机了。 若不是亲身经历体会,根本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治病求本,跟师所学的病位诊法及治疗,大大颠覆了我对中医诊法的印象。深知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确切的技术! 【完】